“房价”一词成为2010年两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,不仅是代表、委员关注的焦点,也是媒体提问最多的问题。记者与代表、委员一起,从征收物业税、建设保障性住房、改革土地出让制度等层面寻求破解“蜗居”路径。
3月5日,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:“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,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。今年将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。”
物业税何时征?
在国务院向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草案中,虽然此前热议的物业税相关表述并未列入其中,但这依然没有影响到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热情,尤其成为全国政协经济组辩论的核心话题之一,甚至被几位委员比喻为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:
“物业税推出时机已到”
虽然物业税推出时机已经到了,但是不能简单地把物业税当作抑制房价的工具,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一个机制,让业主和地方政府形成一个良性互动,让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,促进地方公共服务的改革。
物业税开征对抑制房价有一定帮助,但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物业税上,必须要改革推动高房价背后的制度弊病,而不仅仅是政策调控,从根本上为高房价解困。从国外的经验来看,物业税的主要目的不是抵制房价,它的主要目的是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良性互动,是为了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资金提高公共服务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:
“给政府带来稳定的不动产税收”
中国开征物业税既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不动产税收,还可抑制房地产投机,至少不会出现房价飙升的局面。目前是推行物业税改革一个很好的“时间窗口”。这一改革,首先能抑制日益严重的房地产投资和投机行为,同时将“流转领域”的收费变为“保有领域”的税收即,由过去卖地的一次性收入转变为保有的长期性收入,是一举两得的改革举措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:
“税负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”
在供需关系没有改变的前提下,所有增加的税负最终都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房价并不会降低,炒房也不会得到遏制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兆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穆麒茹:
“单靠物业税不起作用”
物业税的出台要慎重,目前房价高是事实,单靠物业税不起作用,关键是政府要多建保障性住房。”
保障性住房如何建?
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,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。因此,保障性住房问题也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们的讨论焦点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:
“政府要低税免税供地供房”
不能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要从根本上建立规范的住房保障体系。解决“蜗居”就是要保障大众最低的基本需求,即第一套住房必须保障。政府不应当从老百姓最基本的住房拿钱,开发商也不能从中拿钱,政府要低价征地,低税免税供地供房,以国企参与为主,保持基本的常规性利润率即可。
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:
“实行批租制和年租制相结合”
可以考虑借鉴香港土地管理制度,结合大陆的实际情况,实行批租制和年租制相结合的混合体制,降低首次拍卖的费用,同时按年征收。根据房地产租金市值评估值乘以固定租率确定年租金。这样,地方财政收入既可以持续,又能减低当前的地价。同时,我们还可以借鉴香港建立土地基金制度,即将土地批租的收入一部分归当届政府使用,留下一部分给未来的政府使用。
土地出让怎么改?
全国政协委员、经济学家厉以宁:
“土地出让给房子售价最低者”
政府可以将土地供应分为三类,分别向低收入者、中等收入者、高档住房需求者供应,建设廉租房、公租房、普通商品房和高档商品房。此外,政府可以不把土地出让给出价最高者,而是给将来房子售价最低者,并有专门机构来检查质量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:
“一价定生死改为多点定胜负”
现行的城市土地出让制度符合市场经济要求,但以出价最高确定中标人的方法,不可避免地导致高地价产生。要把一价定生死改为多点定胜负。建立土地招标综合评标体系,同时提前公布,做到公开透明,使房地产开发商心中有数,避免抢地行为出现。
记者观察
集体封口的地产界
本次两会,房价再度成为了“庙堂之上、江湖之远”的全民话题。
从 2月27日下午,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,坦言“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”后,很多代表、委员也纷纷畅谈自己的经历。3月7日,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,自己不仅看过《蜗居》,还在干部会议上推荐给所有干部看。著名演员陈道明也主动向记者们表示自己也有“蜗居”时代。
在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党组书记陆启洲为电力行业“喊冤”,“外界现在有些妖魔化我们电力行业,说我们是垄断行业、工资高,这其实是误解。”
正当陆启洲准备进一步“申冤”的时候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兆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穆麒茹插了一句,“你们电力行业只是被妖魔化,我们房地产行业都成了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了。”顿时引发了全场的笑声。
但是本次两会,来自地产界的代表声音很弱,几乎集体封口。来自广东的崔真基代表对记者说:“现在老潘(潘石屹)都不怎么说了,我对此也不想说,几个月后再看看吧。”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委员说:“地产界贡献了将近一半税收,没有哪一个国家做了这么多经济贡献的人只有如此的经济地位,算了,如今我们只有卧薪尝胆让大家先富起来。”
Friday, March 12, 2010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